阿坝绿色食品商城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0510-88602202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三路并进”探索乡村振兴新方案 建行助力擦亮云南“绿色食品牌”
 [打印]添加时间:2021-11-13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4994
   “现在价格还不太好,把它们埋一埋再收,黄姜可以不用那么着急收。”9月29日,云南蒙自市水田乡嘎马底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黄玉成对《金融时报》记者说。今年,他种植在山间的黄姜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的黄姜叶与远处茂密的绿林相互映衬,天空上流动的白云和散落大地的阳光,勾勒出一幅高原丰收的美丽画卷。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前行,记者等一行人乘坐的汽车在驶过黄玉成花费9年时间修成的水泥路后,无法继续前行。记者转而搭乘黄玉成的皮卡车,又走了一段狭窄的土石路,才到达高处那片风景如画的黄姜地。这样的山路,建行云南省分行及红河州分行的多位员工已经往返过多次,为的是考察这位“云企贷”的支持对象。
 
  “云企贷”是云南省政府与建行合力为乡村振兴提出的新金融解决方案。为什么要把支持方向锁定在农业领域?在红河州的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找到了答案:从开远一路南下穿过北回归线,到蒙自再到嘎马底村的黄姜地,随着海拔的抬升气温逐步下降。如果再向南驾车一个多小时,又能到达海拔接近海平面、可以种植橡胶的河口。云南省的气候差异十分显著,适宜发展立体农业,“绿色食品牌”已成为云南省重点打造的农业发展方向之一。
 
  对黄玉成的支持,来源于建行对“大数据+农户”模式的探索,这一模式和“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一道,构成建行“三路并进”的信贷模式,全面覆盖农业产业链上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通过供应链金融相互促进,实现“一贷一大片、一贷一小片”,为有效破解“三农”金融的信用难题提供了多种路径。据介绍,下一步,建行云南省分行将联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把“云企贷”推广到红河全州和曲靖市,努力把试点地区的成果拓展至云南省更多区域,并形成一套乡村振兴的云南模版。
 
  大数据助力农户奔小康
 
  “这个山头叫老寨村,是国家森林乡村,我带领着嘎马底村130多户农户中的78户发展黄姜、甘蔗、水果芋头、花椒、香蕉种植。”黄玉成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2018年我们实现了脱贫,现在已经通路通水通电了,农户也住上了砖房。不少搬走的村民都很羡慕。”
 
  山地农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辛苦耕耘。“当我们翻山越岭,真正看到黄书记的种植情况以后,心里就基本踏实了。”同行的建行红河州分行客户经理唐胜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说,“我们来找黄书记的时候,一般都是晚上来,白天不好找他,他的地种的东西多,在山里不同的地方,他总是在四处忙活着。”
 
  建行便捷的金融服务,给这位“大忙人”省了不少精力。“建行的手续特别简单,而且两三个小时钱就到账了,特别方便。”回忆起去年拿到建行“云企贷”产品组合中的“裕农快贷”贷款时,黄玉成说。
 
  是什么让建行的服务如此便捷?其中,金融科技起到了关键作用。建行依托金融科技,充分挖掘农业相关财政补贴、土地确权等涉农大数据信息,让“裕农快贷”在红河落地,土地确权农户只需要通过“云企贷”APP操作即可获得贷款。
 
  金融科技的助力,也让农业融资从“贷款难”变为“贷款易”。据介绍,建行通过内外部政策共同赋能,推出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运用大数据分析,为融资主体精准画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尽职调查等经营成本,一些以前贷不到款的农企农户因此获得了贷款。
 
  与此同时,“云企贷”平台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重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农户贷款全面做到了“自主授权、数据增信、立点可贷”的全流程线上秒申、秒批、秒贷,助力实现农业融资由贷得慢向贷得快转变。
 
  此外,裕农快贷利率低至4.25%。授信额度可实现授信期内循环使用,可随用随支、按日计息,减少了农企农户利息支出,降低了融资成本。
 
  “我目前种植了800多亩姜、600多亩花椒、200多亩水果和40多亩蔬菜。帮我干活的农户一天可以赚100元至120元。”站在丰收的田野上,黄玉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我打算在山脚的高速公路旁搞一个村集体项目,发展生猪养殖、芒果种植、冷链物流和水果加工,让村民的生活更幸福。”
 
  连接各方为农业发展添动力
 
  “云南柑橘比广西、四川要早上市一两个月,时间差是云南农业的一大优势。”来自上海的胡飞在开远种植的各类柑橘即将迎来丰产期。而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金秋沙糖橘已经上市。“去年,我们的产量是1250吨,今年是2800吨至3000吨,明年将达到4000多吨。”
 
  胡飞是云南四季丰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在公司迅速发展的背后,有建行“云企贷”的助力。该公司在开远市阿得邑及冷水沟片区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柑橘,按照“公司+基地+农民”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发展的模式,走富农强企的发展道路。
 
  “企业擅长的是销售渠道和种植技术。当地政府擅长和农户打交道,农户更信任村里来处理土地流转。在这里,银行的金融服务应该扮演资源整合者的角色,把各方连接起来。”“云企贷”专班负责人张志文表示。
 
  多山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云南省农企农户整体“散、小、弱”的特点,这也让云南的农业小微民营企业主体力量壮大,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成为当地涉农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张志文看来,银行需要进行模式和产品创新,把政府和企业、农户三端整合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五个产权”之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通过与农村产权交易系统平台数据直连,实现土地流转、抵押登记、贷款一站式全线上操作的“地押云贷”产品,成为了建行“云企贷”突破这些瓶颈的重点产品之一。
 
  “去年7月初,我们在对涉农企业走访中了解到客户需求后,在充分贷前尽职调查的基础上,依托开远产权交易系统平台数据直联,多次前往公司种植基地与村民签订电子土地流转合同,对该公司成功投放一年期300万元贷款,贷款利率4.5025%。流转土地面积760亩,流转价格每亩1200元,涉及农户100余户。”建行开远支行客户经理李雪梅介绍说。
 
  这笔贷款也成为了建行云南省分行推出“地押云贷”业务以来,单笔授信金额最高、土地流转面积最广、涉及签订土地流转电子合同村民人数最多的一笔贷款。
 
  当地农民也从中获益。在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相关农户负责人所在的小组负责管理片区内的3635株柑橘。
 
  “一般一家人负责管理一片区域,每棵树每个月的管理费用是1元,采摘时,每采摘一公斤还能赚0.4元,总体算下来比他们种植玉米每亩600多元的收入高多了。”胡飞说。
 
  除了小微企业外,其他农业经营主体也从“地押云贷”中获益。“建行的贷款,是我们合作社获得的第一笔银行贷款。此前的贷款都是发放到个人,风险、规范程度是不一样的。建行的贷款使用灵活,成本又低,我很感谢建行。”蒙自市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童锋说。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建行红河州分行已向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放“地押云贷”17户,授信金额1613万元,贷款余额1554万元,储备“地押云贷”客户5户,储备贷款金额420万元。
 
  推动“一县一业”做大做强
 
  各色菊花竞相开放,把开远市羊街乡的知花小镇装点得艳丽多姿,也让开远这座滇南工业重镇展露出鸟语花香的一面: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外,阳光明媚、夏长无冬的开远同样也是鲜花的乐园,其花卉产业被云南省政府列入全省“一县一业”名单。
 
  为此,开远市政府全力打造现代花卉产业,规划开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发展开远市“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的核心区域,从人力、资源、政策等多方面支持产业园发展。
 
  过去在山间自由、粗放生长的菊花,现在被选为园区内精心培育的对象,从观赏到药用,从园区近旁的知花小镇到异地人家,菊花这位开远“土著”正逐步成为园区内多家花卉企业的“财富密码”,更成为开远走向全国和世界的绿色名片。
 
  在开远花卉产业做强做大的背后,需要政银企的合作发力。“这里有很多入园企业,仅靠政府去对接费时费力,而花卉种植需要的土地,让企业去和村民洽谈流转,同样费时费力。以政府信用背书,对园区内村民的土地统一进行流转,由一家政府背景的公司统一来租给企业,这样就方便了农民、企业等各方。”建行开远支行行长陈俊平表示。
 
  为此,通过“政府背景公司+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模式,建行于去年9月为政府授权的产业园建设运营主体——开远市鸿源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贷款1亿元,贷款期限3年,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流转面积20009亩,主要用于向羊街乡古城村村民委员会和黑泥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支付土地租金费用。
 
  “我们主要负责园区统一土地流转、园区建设及招商等工作。在建行资金的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土地流转,交给开远现代农业园区5家花卉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园区周边的2000多名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劳务、获取补贴等方式实现了增收。”鸿源实业副总经理王娜表示。
 
  建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还不止于此。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建行为农户精准画像,提供针对农户的线上信用贷款;与此同时,建行还批量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如为天华生物提供一年期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在开远、蒙自的试点探索中,建行围绕高原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和“一县一业”创建,“线上+线下”结合,“龙头企业引领,批量脱贫致富”的贷款模式已形成。这一创新模式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客户,以农业为入口,深化乡村产业赋能,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截至7月底,建行在红河州通过线下方式为10户涉农大中型企业授信,金额5.19亿元,贷款余额3.07亿元。
 
  让试点样板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
 
  目前,“云企贷”平台已累计完成15次迭代、69次优化,注册用户8.12万户,上线“我要贷款”等19项功能。截至9月末,已累计为1.77万户农企农户授信93亿元、贷款余额44.32亿元,带动上游农户35万,其中脱贫户近5万户。
 
  从一组组数据中不难看出,建行为“云企贷”所倾注的心血及取得的成效。为打造好这一数字化综合融资平台,建行云南省分行从公司部、普惠部、科技部、房金部抽调人才,建立了专门的“云企贷”专班。眼下,专班正赶赴即将在三季度全面铺开业务的红河州及曲靖市各市县,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
 
  通过多日的实地采访,《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建行在试点地区“三路”破解农户农企信用评估困境的探索和实践。后续,在这些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样板?
 
  带着疑问,记者从红河州的田间地头走进昆明市建行云南省分行大楼,向“云企贷”专班请教。据介绍,依托自身强大的科技实力,建行将继续强化和云南省政府的合作,围绕“云企贷”短、中、长期规划,持续推进平台迭代升级,将这一平台打造得更好更成熟。为此,建行将迭代优化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农户精准测额功能,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政银保担”协同赋能会员的机制,通过“金融+非金融”不断丰富“云企贷”差异化会员权益。
 
  与此同时,建行还将持续推动平台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已经完成金融机构入驻平台功能开发,为所有银行预留开放接口,各入驻金融机构可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及技术能力选择入驻模式。目前,多家银行等已表达了入驻意向。
 
  “‘云企贷’平台金融同业开放暂无明确制度规范遵循,业界同类型可参照先例很少。”张志文坦言,“我们将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农业农村厅、建信云能和入驻意愿较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平台开放相关制度和功能,丰富平台会员服务场景,把‘云企贷’建设成开放、集成、多功能的平台。”
 
  此外,建行还将围绕云南省“10大名品”企业、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品牌目录企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等骨干企业群体,强化“政银保担”联合赋能,进一步完善叠加“金融+保险+担保+政策”的“绿色食品牌”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具体而言,建行将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咨询+信贷+投行+综合融资”综合化金融服务。并进一步丰富“绿色食品牌”会员权益体系。